肝風險別輕忽! 彰基與基層醫師攜手護肝、守護化療安全

記者蕭麗鳳/彰化報導

為提升癌症治療的安全性,彰基醫學中心舉辦一場針對基層醫療院所的聯席會議,聚焦「淋巴瘤化療」可能引發的 B型肝炎復發風險。此次會議由血液腫瘤科主任曾若涵醫師與胃腸肝膽科主任陳洋源醫師、蘇培元醫師共同主持,邀請30多位基層院所醫師、彰基體系分院同仁及個案管理師參與,分享實務經驗與臨床建議。

彰基血液腫瘤科主任曾若涵醫師指出,目前透過化學藥物治療,淋巴瘤的治療成功率約可達70%;雖然健保已經給付在化療期間B型肝炎核心抗體陽性的病人可於化療期間使用預防B肝藥物,並持續至化療結束後六個月,但對於淋巴瘤患者而言,這樣的用藥時間往往不夠。她分享自身經驗,彰基在113年一年內就有多位患者在治療超過一年甚至接近五年後才發生急性B型肝炎,其中部分患者病情進展迅速,更有一位病人在一週內惡化至肝衰竭昏迷。

▲彰基胃腸科蘇培元醫師提醒,需加強對患者肝功能監測,降低急性肝炎發生風險。(圖/彰基提供)

「淋巴瘤的發生常與B肝或C肝病毒有關,尤其在亞洲地區風險更高,應特別留意。」曾醫師表示,隨著新型治療方式的推展,如抗體藥物複合物(ADC)、雙特異性抗體及 CAR-T療法等,對免疫系統的壓抑更強,雖然提升治療成效,但也提高了B型肝炎復發的機率。

▲彰基胃腸肝膽科主任陳洋源醫師呼籲,「抗癌路上,護肝有感──你我投入,共同守護。(圖/彰基提供)

曾若涵醫師特別呼籲淋巴瘤治療中或治癒後、追蹤中的民眾,應持續使用B肝預防藥物,也提醒與會專業醫護人員,特別留意病人肝指數變化。現場基層醫療院所醫師及個案管理師們認真參與,頻頻提問,並針對實際臨床案例進行討論,展現出高度的學習熱忱。與會人員更在會議結尾齊聲喊出:「抗癌路上,護肝有感──你我投入,共同守護!」

▲彰基血液腫瘤科曾若涵醫師說明,淋巴瘤化療可能引發B型肝炎風險。(圖/彰基提供)

這場聯席會議不僅促進醫學中心與基層院所的連結,更提升第一線醫療人員對B型肝炎再活化風險的警覺。透過加強『肝功能監測』和『衛教預防』,從源頭做好衛教與預防工作,減少急性肝炎帶來的遺憾,確保患者的治療安全與生活品質,為淋巴瘤患者的治療之路增添一層重要防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